跑过来道:“哪里?哪里?我看看。”

    就见草丛之中,果然有一座水泥底座的坟头。

    墓碑上已经长满了青苔,不少杂草从水泥裂缝里钻出,挡住了墓碑上的文字。

    杨老头赶紧上前,伸手去拨开杂草。

    却见墓碑上写着‘先父李卯之墓’,下面还有一排排孝子名字。

    分别是李奎荣、李奎华、李奎富、李奎贵、李奎安。

    右侧还有一排空白处留白,应该是准备留给这几个人的母亲的。

    一般坟墓墓碑,老夫妻俩都会合葬在一起,墓碑也都是共用一个。

    谁先走了,就先写上谁的名字,另外半边空着,等到另一位老人去世,然后写上去,将他们合葬。

    这几个孝子的母亲应该还没死,所以那边的留白还是空着的。

    当然,这是大洪水之前的事情了,现在死没死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杨老头看清楚上面的碑文,顿时笑了起来:“是李卯老爷子的墓,我知道这是哪里了,这块田也是他们家的,跟我来,我记得他们家在这边还有棚屋的。”

    杨梅闻言,也想起来了,道:“奎安叔他们家的地?那我也知道是哪儿了,这片我以前也来过,他们家在梅山上不算高,地势较为平缓,是个好地段,我记得这里离栈道也不远了。”

    梁源问道:“这里算好地段吗?”

    杨梅点头,道:“越是靠近山脚,地段才好,山脚泥土多,石头少,土地肥力好,而且地势也平缓,上去下来都方便,越往山上去才越费事呢。”

    “听我爸说,当初分田地的时候,这些好地方都让人抢了,我们家因为人丁不旺,没啥关系人脉,被分到了快到山顶那边了。”

    “记得我小时候,我爸妈为了伺候那一百多株杨梅树,每天都得爬上爬下的,累得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得亏后来梅山被政府规划为景区了,我们家地也被政府承包了,每年给我们分钱,我家才轻松起来,后来才赶上拆迁什么的,日子富裕了。”

    杨梅唏嘘感慨,似乎回忆起小时候父母的不容易。

    杨老头在前面找路,听到这话,回头道:“我们那会儿啊,谁家男丁多,谁家就强势,这李卯他们家就是占了男丁多的好处,他家五个儿子,荣华富贵安,五兄弟在村子里横的不行,李奎荣还是村支书,他们家的地能少了?”

    梁源好奇问道:“怎么梅山村不全是姓杨吗?”

    杨老头笑道:“那肯定不全是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