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,但相比于迫击炮,掷弹筒很难用,最关键的区别,就在于掷弹筒没有底座,也无法跟迫击炮那样、在部署前调平底座。

    所以掷弹筒手靠着肌肉记忆的标准动作来估射程,误差是很大的。

    人站的位置本身就未必平,如果站在倾斜的地面上,本身就引入了环境误差,之前训练的理论值和肌肉记忆也就废了大半。

    就好比一个考驾照的人,平时练倒车都是强行硬记考场里的一块石头一棵小树作为参照物、开到哪里方向盘打死。但真到了实际上路,参照物变了,起码得回七八遍才能倒进库。

    隆美尔刚才灵光一闪想到的战场经验,反而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。

    B连的掷弹手们火线现学了隆美尔连长的分析意见,这才重新拾起信心,跟着战友们继续进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敌人密集投入了大量掷弹筒!我们封锁交通壕的重机枪组都被歼灭了!”

    “上校,真守不住了,敌人火力太灵活太凶猛,弟兄们都被炸得找不着北了!”

    随着隆美尔不断磨合,他又往前拼死突进了数百米,距离巴约勒镇越来越近。

    敌人已经想不到新招来随机应变阻挡他,隆美尔愈战越勇,最后能阻挡他的,只有弹药的快速消耗。

    闪电战也好,暴风突击队也好,对后勤补给的消耗都是巨大的。

    隆美尔发现实战情况不对劲、只能用掷弹筒速射覆盖解决敌重机枪节点,代价就是全连携带的手榴弹消耗速度极快。

    这样的覆盖射击,干掉两挺交叉部署的重机枪,可能就要丢出去上百枚弹药。

    拔除了三五个火力点后,再加上之前的消耗,隆美尔的连终于发现自己的手榴弹几乎打光了!

    每个士兵平均带十几个手榴弹都不够全连使的!

    同样的情况,也发生在李斯特上尉的C连身上。

    “没办法,没法再求快了,现在开始,省着点用弹药。宁可慢一点,呼叫精确炮火支援吧,再让鲁路修副营长的A连赶紧上来替换我们。今天能不能冲过巴约勒,只能看他的A连了。”

    隆美尔不得不做出妥协,随后就无奈地停留在了一道夯土碉堡防线前,然后让手下的几个排分别发报报点、呼叫加农炮营的炮火支援。

    10分钟后,威廉.凯特尔少校的105毫米加农炮,就开始朝着突击队报点的大致方向开火。

    第一轮偏得厉害,但通讯兵不断报点校准,3~4分钟能调整一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