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,过度依赖票房收入。
没了票房就等于没有未来了,在别的公司建立多元化盈利的模式下,米高梅到了2000年之后,米高梅的收入80%依然还是依靠票房和DVD销售。
这意味着一旦电影失败,米高梅死路一条,而别的公司,票房和DVD收入只占了公司总收入的50%甚至是30%,尤其是迪士尼那样的,光周边和迪士尼公园,人家都赚疯了。
上海迪士尼特么一破火鸡腿,卖80多一个!
能不挣钱吗?
第二,缺乏传媒集团的支持,哥伦比亚有索尼,环球有康卡斯特,每年光传媒成本支出,就不是一个小数字,在舆论上更是被秒杀的渣都没有,人家电影上了能疯狂的夸,米高梅电影上了,全靠命!
因此直接失去了“数字时代”的红利,最后片库全让索尼拿走了。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赌性太强。
毕竟米高梅老总柯克·克尔科里恩,是赌业大亨,赌博是在人家骨子里的,这也是为什么米高梅敢经常压注单片,他一直迷信“巨星+高投资=成功”,然后《风语者》来了……
陈泽一度怀疑,韩叁评等国内一帮人,就是学的他。
看看韩叁评投资的《无极》《赤壁》《太平轮》。
然后你会发现,每次投资失败,总有一只鸽子精在投资者的墓碑面前晃悠。
最后总结,米高梅其实就是“跟不上时代”了。
而这一切的根源,就是所谓的“派拉蒙法案”,1948年“派拉蒙法案”颁布,不再允许电影公司垄断制片、发行和院线这一条线,强制剥离了米高梅的院线业务,直接导致米高梅收入锐减50%,而别的公司通过各种手段,来间接控制院线,交叉控股,间接控股,幕后控股,战略合作……
可偏偏米高梅啥也没做。
就真给剥离了,少了院线的稳定输血,米高梅不死就见鬼了。
柯克想要把陈泽给绑定到米高梅的车上,甚至拿出7000万美元的续集来诱惑陈泽,但陈泽却从未想过拯救米高梅!
他和米高梅的交好,除了米高梅敢给陈泽投资份额之外,还有一个目标。
米高梅的片库!
这4900部电影的版权,陈泽足够可以躺着吃一辈子,米高梅靠着这片库,每年约6亿美元的收入。
但是靠正常手段,陈泽是拿不到的,索尼花了48亿美元,陈泽哪儿有那么多钱啊。
没了票房就等于没有未来了,在别的公司建立多元化盈利的模式下,米高梅到了2000年之后,米高梅的收入80%依然还是依靠票房和DVD销售。
这意味着一旦电影失败,米高梅死路一条,而别的公司,票房和DVD收入只占了公司总收入的50%甚至是30%,尤其是迪士尼那样的,光周边和迪士尼公园,人家都赚疯了。
上海迪士尼特么一破火鸡腿,卖80多一个!
能不挣钱吗?
第二,缺乏传媒集团的支持,哥伦比亚有索尼,环球有康卡斯特,每年光传媒成本支出,就不是一个小数字,在舆论上更是被秒杀的渣都没有,人家电影上了能疯狂的夸,米高梅电影上了,全靠命!
因此直接失去了“数字时代”的红利,最后片库全让索尼拿走了。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赌性太强。
毕竟米高梅老总柯克·克尔科里恩,是赌业大亨,赌博是在人家骨子里的,这也是为什么米高梅敢经常压注单片,他一直迷信“巨星+高投资=成功”,然后《风语者》来了……
陈泽一度怀疑,韩叁评等国内一帮人,就是学的他。
看看韩叁评投资的《无极》《赤壁》《太平轮》。
然后你会发现,每次投资失败,总有一只鸽子精在投资者的墓碑面前晃悠。
最后总结,米高梅其实就是“跟不上时代”了。
而这一切的根源,就是所谓的“派拉蒙法案”,1948年“派拉蒙法案”颁布,不再允许电影公司垄断制片、发行和院线这一条线,强制剥离了米高梅的院线业务,直接导致米高梅收入锐减50%,而别的公司通过各种手段,来间接控制院线,交叉控股,间接控股,幕后控股,战略合作……
可偏偏米高梅啥也没做。
就真给剥离了,少了院线的稳定输血,米高梅不死就见鬼了。
柯克想要把陈泽给绑定到米高梅的车上,甚至拿出7000万美元的续集来诱惑陈泽,但陈泽却从未想过拯救米高梅!
他和米高梅的交好,除了米高梅敢给陈泽投资份额之外,还有一个目标。
米高梅的片库!
这4900部电影的版权,陈泽足够可以躺着吃一辈子,米高梅靠着这片库,每年约6亿美元的收入。
但是靠正常手段,陈泽是拿不到的,索尼花了48亿美元,陈泽哪儿有那么多钱啊。